教学运行
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核心职能,依据吉林大学办学指导思想,学院牢固树立并落实学校“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遵循高等医学教育发展规律,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突出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国际视野、科学精神和创业意识、创造能力。
学院依据医学相关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针对专业培养目标,在充分调研国内外医学院校课程设置的基础上,进行了基础医学课程的分专业设置方案,形成了临床医学五年制、预防医学、护理学、药学、临床医学七年制及实验班为主体的6个教学轨道课程计划,凸显了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与特色,为医学相关专业人才的分类培养奠定了基础。学院教学委员会在教学运行过程中发挥了审议、评议、指导、监督和咨询等重要作用。
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改革思路,打破学科界限,推行以问题为中心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的改革,努力提升自主学习能力与终身学习能力。针对长学制学生,学院建立了以器官系统为基础的教学方案,即以人体器官系统为基础,以临床问题驱动,将基础医学课程融合成健康、疾病及人体器官系统13个模块,新方案“凸显健康、疾病与治疗三个层次”,使学生按照从结构到功能、从正常到异常的器官系统主线学习。为加强基础与临床之间联系,新方案中加入PBL教学内容。PBL案例教学加强了器官系统之间横向联系,同时启迪学生发散思维,有助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促进学生早临床、多临床和反复临床,促进学生在不同层面早期接触临床,强化了临床能力培养。
学院有针对性开展研究性教学,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方式的学习,突出问题或项目的导向性,着重培养学生自学学习能力及创新思维。学院开展了新生引导课、前沿讲座、PBL、Seminar等教学形式,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导师制,指导学生个性发展,配合基础科研训练、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开放实验项目及学生自主设计实验等研究性教学内容开展研究性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