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istar封闭群大鼠 〖简 介〗 大鼠(Rat,Rattus noivegicus)属于脊椎动物们,哺乳纲,啮齿目,鼠科,大鼠属动物。实验大鼠是野生大鼠褐鼠(Rattus noivegicus)的后代,起源于亚洲,于17世纪初期传到欧洲,18世纪中期,野生大鼠及白化变种首次用于实验目的。19世纪,美国费城维斯塔尔(Wistar)研究所在开发大鼠作为实验动物方面作出了突出的贡献,目前世界范围内使用的许多大鼠品系都起源于此。 该品系在我国使用数量较多。该品系产仔多,性周期稳定,早熟,繁殖力强,性格温顺,抗病力强,自发肿瘤率低,雄鼠耳朵比其他品系稍长,尾长短于身长。对各种营养物质敏感,适用于各种营养、代谢性疾病研究。垂体肾上腺系统发达,应激反应灵敏,适用于神经-内分泌实验研究。还用于药物、肿瘤、传染病、关节炎、肝外科等医学研究领域。是生物医学研究中使用历史最长的大鼠品系。 |
|
|
ICR封闭群小鼠 〖简 介〗 该鼠别名为Swiss hauschka,CD–1,HA/ICR。Hauschka用Swiss小鼠群以多产为目标,进行选育,以后美国癌症研究所(Institute of canoer Researcch)分送各国饲养实验,各国称为ICR。该品种是国际通用的封闭群小鼠,适应性强,体格健壮,繁殖力强,生长速度快,实验重复性较好,雌鼠自发性畸胎瘤和管状腺瘤发病率为0%-1%,用氨基甲酸乙酯诱发时,11-16天胚胎期畸胎瘤和管状腺瘤发病率为5.9%,离乳个体管状腺瘤和囊瘤发生率为30%,孕鼠为3%。ICR/JCL小鼠是进行免疫药物筛选,复制病理模型较常用的实验动物。外周血象和骨髓细胞,具有较好的稳定性,是良好的血液学实验用动物。广泛用于药理、毒理、肿瘤、放射性、食品、生物制品等的科研、生产和教学。 |
|
|
C57BL/6N近交系小鼠 〖简 介〗 1921年Little由Abby Lathrop得到动物后开始近亲交配,育成数个近交系。雌鼠57与雄鼠52交配而得 C57BL。用雌鼠 58与雄鼠 52交配即得C58。1937年分开C57BL/6及57BL/10两系。1974年从JAX引到LAC,1983年从LAC引到OLAC,1985年引到IMLAS。1921年C.C.Little用Lathrop小鼠作近亲培育时,用No.57雄鼠和No.52雌鼠交配,培育成C57。在C57中将毛色呈黑色的进行固定,培育成C57BL。1937年Little将维持的C57BL第六组亚系定名为C57BL/6,将第十组亚系定名为C57BL/10,继而分别维持至今。1947年从Little引入到美国Jackson Lab.,形成C57BL/6J;1951年从Jackson Lab.引到NIH,形成C57BL/6N亚系。该品种乳腺癌自发率低,对放射线耐受性强,淋巴细胞白血病发病率6%,化学致癌物质不能诱发乳腺癌和卵巢囊肿,对结核杆菌有感受性。 |
|
|
BALB/cAn近交系小鼠 〖简 介〗 BALB/cAnN(An:美国国立肿瘤研究所,HB andervont博士) 1913年H Bagg 博士获得白化原种,1923年由Mas Dowcll 近交培育而成,1932年第26代引到Senll (加/c,小写字母c是毛色隐性上位recessive epistasis基因,表达白化 albino ),1935年引到Andervont处,1951年72代引到 NIH ,1985年180代从NIH 引到IMLAS。乳腺癌自发率低,肺癌发病率为26%,网状细胞瘤8%,血管瘤6%,淋巴肉瘤45%,乳腺癌3%,对放射线极为敏感。 |
|
|
DBA/2J近交系 〖简 介〗 1909年C.C.Little用小鼠作毛色基因研究时培育而来。最初命名为drb,后来改名为dba,继而改为DBA。 1929~30年从这小鼠中分离出DBA/1和DBA/2,1948年到美国Jackson Lab.,成为DBA/2J亚系。 〖特征及详细说明〗: DBA/2可用于营养与肝癌发生率关系的研究,35日龄听源性癫痫发作达100%,对鼠伤寒沙门氏菌C5有抵抗力,对酒精过敏。也可作为许多瘤株的宿主:腺癌(M4823,S663)、皮肤黑色素瘤(S91)、肉瘤(37)、粒细胞白血病(P1031)、白血病(P1534,L-1210/8-AGB)、淋巴瘤(207,P-238)、淋巴细胞肿瘤(P-288,P-388)、胸腺瘤等。 |
|
|
BALB/cA -nude近交系裸鼠 〖简 介〗 1973年丹麦的C.W.Friis在BALB/cA近交系小鼠中发现自发性突变的无毛小鼠,该突变小鼠胸腺发育不良,免疫T细胞缺失,而培育成了BALB/cA-nu。之后引至日本实验动物中央研究所。 |